潮新闻客户端 雷圣初
天下美食出江南,江南美食出苏杭。苏杭以外,尚有金华。金华美食在兰溪,兰溪美食看蟹馔。
兰溪美食,若以蟹馔为尊,则必推毛蟹。毛蟹者,兰江特产也,蟹壳上生有绒毛,故名。兰溪毛蟹,肉质细嫩,味美可口,营养丰富,兼有滋补强身之功效。
兰溪蟹,俗称毛蟹、清水蟹,学名中华绒螯蟹,又称河蟹、大闸蟹。它之所以能成为名产,与兰溪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生态条件密不可分。
李渔家乡附近的兰江,是钱塘江最大的支流,上游接纳金华江,中游纳入衢江,下游纳入东阳江,三江在兰阴山下汇聚成兰江,向东流去,在梅城汇入富春江。兰江水面宽阔,水质清澈,河床沙石铺底,水流平缓,两岸水草丰茂,是河蟹理想的栖息、觅食和繁殖场所。
展开剩余78%李渔,浙江兰溪人,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、戏剧家、戏剧理论家、美学家,一生著述甚丰,有《笠翁十种曲》《闲情偶寄》《无声戏》《十二楼》《笠翁一家言》《笠翁秘书》等多种传奇、小说、诗文杂著传世,名满天下,被誉为“中国戏剧理论始祖”“东方莎士比亚”。
李渔是个美食家,尤其嗜蟹如命,自称“以蟹为命”。李渔对蟹的研究,亦堪称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李渔在《闲情偶寄》中说:“予嗜此一生,每岁于蟹之未出时,即储钱以待;因家人笑予以蟹为命,即自呼其钱曰‘买命钱’。”他将兰溪蟹比作“食中之美丈夫”,每年蟹未上市之前,李渔便预先存下买蟹钱,称作“买命钱”。他认为,吃螃蟹可以让自己心情愉悦、身体健康,因此这笔钱就像是为自己的生命买单一样重要。他还为自己取号“笠翁”,意思是头戴斗笠的渔翁,可以天天在江边、湖畔、溪头垂钓捕蟹,过一种闲云野鹤、自由自在的生活。
在李渔看来,螃蟹的“鲜而肥,甘而腻,白似玉而黄似金”,已经达到了色香味三者的极致,是世间难得的美味。因此,在螃蟹上市时大吃特吃,
李渔不仅爱吃螃蟹,更会吃螃蟹。李渔认为,吃螃蟹最好的方法就是清蒸。“凡食蟹者,只合全其故体,蒸而熟之,贮以冰盘,列之几上,听客自取自食。剖一筐,食一筐,断一螯,食一螯,则气与味纤毫不失。出于壳者,即入于口,啖之而甘,嚼之而烂,斯为无上妙品。”认为,吃蟹要“全其故体”,不能“断其肢体”,不能“煎炒而熟之”,否则,“蟹之鲜而肥,甘而腻,白似玉而黄似金,已尽入腹中,而世间诸般好味,无复加于此者矣”。他还说,“食品不加盐醋而五味全者,无他,乃蟹。”李渔不只是美食家,也是美食理论家,他对吃蟹的精辟论述,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。
吃螃蟹的乐趣在于自己动手剥壳、取肉。他反对别人剥好蟹肉给自己吃,认为这样吃蟹就如同嚼蜡,毫无乐趣可言。因此,他每次吃螃蟹都会自己动手剥壳、取肉,享受那种亲手揭开蟹壳、看到蟹黄蟹膏时的惊喜和满足。
在《蟹赋》中,他运用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,将吃螃蟹的过程描绘得栩栩如生、妙趣横生。他写道:“筐既揭矣,其中藏者如珠如金;瓤既启矣,其中贮者如宝如玉。一蟹之腹,几尽黄金之屋;两螯之肉,宛如白璧之姿。”
李渔爱蟹,不仅因为蟹的美味,更因为蟹的文化。“蟹之为物至美,而其毒亦至甚,宜食之虞,与不宜食相等,食而中其毒,犹为不幸中之幸也。何也?以其至美之物,而人不甚爱,则物之在世间者,与不在等耳,其生其死,皆不为人知,不为人惜,而造物者亦何必此物哉?其爱之也至,而食之中毒,则造物者之所以厚待人者,人反以之自戕,造物者亦何利于是哉?然则,蟹之毒,果不可食乎?曰:非不可食也,食之者不得其法耳。不得法而食之,中其毒也,犹不得其法而治之,受其害也。治蟹之法,与食蟹之法相反:治蟹宜活,食蟹宜熟。活则腥气未散,而熟则散入汤中,故食者全之,而治者剖之,此皆一定不易之理也。”
李渔认为,蟹之所以至美,是因为造物主厚待人;而蟹之所以至毒,是因为人们不得食蟹之法。因此,他主张“食蟹之法,与治蟹之法相反”,即“食蟹宜熟,治蟹宜活”。这一见解,可谓深刻而独到。
李渔嗜蟹如命,对蟹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。他说:“予于饮食之美,无一物不能言之,且无一物不穷其想象,竭其幽渺而言之;独于蟹之未出,与蟹之将尽,未尝不叹曰:食蟹者首善,予于秋之一物也,犹恨其不能经年,而况终古乎!是予一生嗜蟹,而于蟹之未出及蟹之将尽之时,皆不能忘情于蟹。而况终身不忘情于蟹乎!蟹之为物至美,而予于蟹之将尽,未尝不叹曰:吾终身之憾,在于一日之不能两食蟹,而况终岁乎!予于饮食,无他嗜,无他乐,但有蟹无酒,是无蟹也;有酒无蟹,是无酒也。又嗜蟹而恨不能终岁有蟹,是予之一生,皆缺陷也。而况予之穷愁潦倒,终岁无蟹无酒乎!”李渔对蟹的痴情,可谓溢于言表,令人动容。
李渔嗜蟹,也爱写蟹。他的《闲情偶寄》中,就有多篇关于蟹的文章,如《饮馔部·蟹》《声容部·治服第三·首饰》中的“蟹白”条,以及《器玩部·制度第一》中的“蟹匡”条等。此外,他的《笠翁一家言》《笠翁秘书》等著作中,也有不少关于蟹的诗文。
李渔对兰溪蟹的热爱,不仅体现在他的饮食生活中,更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中。在他的戏曲作品和散文作品中,经常出现兰溪蟹的身影。如在《笠翁十种曲》中的《奈何天》一剧中,就有“愿郎如蟹螯,常置妾怀抱”的台词。
在《闲情偶寄·器玩部》中,他还专门设计了一种用来盛放蟹的器具——“蟹兜”。他说:“蟹之为物,至美而难掩,存之不能一日,而况久乎?予于买蟹之日,即烹而食之,不留至次日。即不能尽,以箬叶裹之,置敝箪中,其香可以历一旬而不歇。昔人云:‘留得残荷听雨声’,以秋声之萧瑟,尚能留此残枝败叶,听其摇曳之声,则蟹之留以玩味,不独听其声而已,兼取其香也。”
在李渔的笔下,螃蟹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一种文化、一种情感、一种生活的态度。他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,将吃螃蟹的过程变成了一种享受、一种艺术、一种生活的乐趣。这种乐趣不仅仅在于品尝到螃蟹的美味和鲜嫩,更在于在品尝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。
秋风起,蟹脚肥,又是一年食蟹时!喝酒品蟹,感受美食、感受每一个美的瞬间!
(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,侵权删)
发布于:浙江省